• 1
  • 1
  • 1
  • 1
  • 1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中的小我大我(二)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7日  点击:[]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毛泽东的叙述,已经开始脱离‘个人历史’的范畴,有点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个伟大运动的事业了,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你看不清他作为个人的存在。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毛泽东当然不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旁观者”,他是参与者、见证者,更是指挥者、领导者。

古往今来,以诗歌形式记载英雄业绩、表现英雄行为、歌颂英雄品质、塑造英雄形象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是这些作品往往侧重表达个人之志,抒发个人情怀,所讴歌的对象要么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英雄人物,要么是由个体英雄形象组成的集合。而毛泽东诗词却独树一帜,作品内容不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或征战史。他不是着眼于描述个体英雄形象,而是致力于塑造革命军民的英雄群像。他们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昂扬的战斗意志,刚毅的英雄性格。毛泽东的军旅诗词中,除《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专门颂扬彭大将军之外,其他作品的主人公都没有具体所指。作品所渲染的军事行动,如黄洋界保卫战、反“围剿”战役、万里长征、解放南京等等,都不是单兵作战,不是个体行为,而是革命武装的统一行动,人民群众的协同配合。“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这些英雄群像顶天立地、光辉灿烂,具有扭转乾坤的无穷力量。正如1962年4月毛泽东在谈到土地革命时期六首诗词创作情况时所说:“这些词是在1929年至1931年在马背上哼成的。文采不佳,却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们的心情舒快状态,作为史料,是可以的。”

无我:为有牺牲多壮志

1910年秋天,毛泽东外出求学,他改写一首诗留给父亲,表达一心向学的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然而,“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的残酷现实,促使他放弃追求自我实现的个人梦想,毅然投身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图大业。“凭割断愁丝恨缕”“从此天涯孤旅”,他割舍个人私情,成为义无反顾的职业革命家。“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寻求救国之策,他上下求索。“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大革命失败后,他痛定思痛,奋起抗争。“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他在井冈山点燃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战地黄花分外香”,他忍辱负重,坦然面对个人逆境。“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他不畏艰难险阻,南征北战。“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他统率人民军队摧枯拉朽,彻底砸烂了旧世界。“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他领导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建设新中国。“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的喜讯,他“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幸福生活,他“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殚精竭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清代沈德潜《说诗碎语》有云:“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写道:“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高耸挺拔的山峰像利剑刺破青天,自身锋芒完好如初;如若天塌下来,山峰一柱擎天。天地之间山为峰,山高人为峰。这首诗描绘山的巍峨峭立,彰显的是毛泽东对人生价值的深邃思考以及担负起天下兴亡的使命担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不断磨砺小我,融入大我,达到了无私无我的精神境界。隋代王通《中说·魏相》曰:“无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为心矣,道可行矣。”毛泽东心中只有人民,一切为了人民,“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顶天立地,敢作敢当。“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他励精图治,始终维护人民利益和民族尊严。区区十六字,但蕴涵丰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质的真实写照,是毛泽东伟岸人格的诗意礼赞。这是毛泽东诗词感人肺腑、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

(来源:学习时报)

上一条:被毛泽东写进诗词的革命将领(一) 下一条:毛泽东诗词中的山岭峰峦(一)

关闭

新城校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爱民街49号 邮编:010051

金川校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工业园区 邮编:010080

准格尔校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新区 邮编:010321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 © 2019 imut.edu.cn
  • 蒙ICP备050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