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18日,毛泽东为陕西省佳县县委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佳县也是《东方红》歌曲的故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毛泽东一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人民”是他使用范围最广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诗人,他始终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人民立场既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石,也是毛泽东诗词的情感基调。浓郁的人民性,是毛泽东诗词广为流传、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根本原因。
忧患人民疾苦:长夜难明赤县天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韶山闭塞贫穷,民谣唱道:“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1902年上私塾后,他喜欢读《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杂书”,猛然发现其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不见农民主人公。改良主义者郑观应《盛世危言》的许多新思想使他受到启蒙,而《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书中“呜呼,中国将亡矣!”一句使他对国家前途深感忧虑。1910年秋,毛泽东前往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他给父亲留下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东山期间,他给自己取名“子任”,寓意以天下为己任。
到长沙求学后,毛泽东对国家内忧外患的感触更加深切。“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西方列强不断欺凌中国。面对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毛泽东拍案而起:“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毛泽东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去认识国情。“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农民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辛亥革命后,派系林立,军阀混战,导致民怨沸腾。“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社会黑暗,邪恶势力群魔乱舞,人民家破人亡。强烈的忧患意识,激发起炽热的救国情怀,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革命道路。
坚信人民伟力:试看天下谁能敌
1936年毛泽东对埃德加·斯诺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发展成“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毛泽东推崇英雄,但反对英雄史观,更不承认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他把那些曾被诬为“匪”“盗”“逆”的奴隶起义、农民起义领袖推崇为“风流人物”。他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不周山下红旗乱”,毛泽东甚至一反传统,把“与颛顼争为帝”的共工升华为改造世界的革命英雄。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毛泽东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人民”是历史性概念,但工人和农民作为人民的核心部分始终未变。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而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十万工农下吉安”“百万工农齐踊跃”“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他放手发动群众,坚信人民群众一旦觉醒并汇入中国革命洪流,将成为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枯木朽株齐努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他紧紧依靠人民,谱写了人民战争的精美华章。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