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中,从理论与实践、当前与未来的结合上,不断彰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标示性理论概念和不断增强的统领性纲领,对其加以梳理和阐释,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体现一个政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并把该理念贯穿于思想纲领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着重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提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要求“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从理论到实践对“人民至上”的阐释和要求,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更是凸显这一重大理念内蕴的价值和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与核心观点,并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理论体系构成的各个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人民至上理念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研究导向等,是人民至上理念的运用和践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更能从根基处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鲜明特征和理论品格。
运用系统观念
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而在实践中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论,取决于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性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把系统观念作为这个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此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背景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系统观念”确定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这是十八大以来首次将“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属性提升至思想观念和方法论的高度,并从方法论角度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坚持系统观念的内容是推进新时代中国实践的方法论创新,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内容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发展,为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引。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精神的支撑和推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加以概括,并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新的征程上,我国继续发挥多方面制度优势来应对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作出的战略布局以及具体部署彰显出鼓舞斗志、攻坚克难的锐气和力度,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政治立场、优良作风、价值追求。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实质,显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气质。
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从走自己的路这一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再到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都凸显了一个核心主题,即要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统一中,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及由其开辟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高度概括地揭示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标识,具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规定的“明确”和“坚持”的丰富内涵,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发展原则和目标追求。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