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现代化是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长期以来,西方模式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固有”逻辑,被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由此引发了诸多弊病和矛盾。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新道路,不仅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固有弊端,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原创性重新标识了现代化的内涵,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先验逻辑。
现代化作为人类追求进步的实践肇始于西方,一度成为西方经验和“西方化”的代名词。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被建构为一种先验逻辑:自由市场、三权分立、普世价值和市民社会。在西方国家那里,这种逻辑被标榜为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模式。然而,这种先验逻辑在历史上是虚妄的,因为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并不是如此发展起来的。
从现代文明形态看,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基本走的都是资本主义道路。这很容易使人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似乎只有走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然而,回顾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事实并非如此。究其根本,西方是凭借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先发优势,以殖民掠夺、帝国征服、政治奴役以及残酷剥削的方式实现现代化。这在实践中产生了恶果,凡是按照这种模式去推进现代化的后发国家,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自19世纪末以来,伴随着现代化从西欧向世界各国的扩散,绝大部分国家都被纳入了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更是直接采用了西方发展模式。诚然,通过这种模式,一些国家虽然可以收获阶段性的经济增长,但是不顾国情照抄照搬别国的制度模式,不仅无法解决本国实际问题,而且会产生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从而引发诸多弊病和问题。自由市场在一些国家或演变为无政府状态的经济,或演变为掠夺大众的野蛮经济,不仅市场失灵,而且政府也失灵,现代化最终停止了。三权分立在一些国家成为各种冲突的导火索,不断引爆民族、宗教、派别冲突,致使国家陷入长期动乱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虽然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被迫开启的,但是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先验逻辑,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新道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中国道路”作为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的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从现代化道路的生成规律来看,各国的历史条件、现实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新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是唯一现代化模式的“固有”逻辑,极大增强了发展中国家通过“走自己的路”实现现代化的信心。
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兼容性改写了现代化的理论架构,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矛盾与悖论。
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很多矛盾与悖论,如托克维尔悖论、亨廷顿悖论等。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中提出,为什么减轻人民负担的改革反而激怒了人民;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没有发生在专制最严厉的路易十四时期,反而发生在专制相对温和的路易十六时期;为什么经济繁荣反而加速了革命的到来。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是著名的托克维尔悖论。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往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贫困的积累,以及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西方现代化学说中的亨廷顿悖论表明:“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产生秩序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而在于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言外之意,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各种矛盾与问题。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现代性变革中保持社会秩序的总体稳定,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条件。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妥善处理,彻底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矛盾与悖论。
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是衡量现代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后者是以资本逻辑为根本导向、以市场经济为动力机制,这种发展方式必然会带来贫富两极分化与阶级冲突不断扩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现代化发展的主线,注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不断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旨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超越了西方现代化资本主导劳动的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协调推进的现代化,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以物质的现代化为主导逻辑,以追求物质财富和资本增殖为价值旨归,容易产生贫富差距、生态危机等各种问题。与西方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究其根本,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单一向度的现代化,而是协调推进、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从确立“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提出,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在遵循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同时,实现了从经济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物的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的历史性飞跃。就实践层面而言,无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全面性与协调性的有机统一。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单一文明形态,是全方位、均衡发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开放性书写了现代化的新范式,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排他性与自利性。
西方现代化进程先行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功,这一点毋庸置疑。受此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西方现代化模式。在他们看来,只要搭上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列车,就能成功实现现代化。然而,西方现代化呈现给我们的范式是:排他、自利。这种所谓的“现代化”排斥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通过设置各种障碍使发展中国家或成为现代化的依附者,或成为现代化的无望者,其实质是使其沦为西方现代化体系中的附庸。西方现代化国家从来没有帮助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成为现代化的成功者。不仅如此,西方国家还利用一次又一次的陷阱和危机使发展中国家重复西方现代化的起步阶段,遮蔽了现代化的多样性,绝大多数国家因此陷入发展困境。中国式现代化没有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而是从实际出发探索自己的路,超越了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努力寻求合作共赢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内在本质。回顾世界现代化历程,与西方现代化采用殖民掠夺和侵略战争手段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始终做互利共赢和多边主义的倡导者、推动者,从而打破了“国强必霸”的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命题,提出一系列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案,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合作共赢,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超越了西方的“文明冲突论”“国强必霸论”,为破解现代化难题提供了全新范本。
中国从现代化的迟到国到现代化的增长极,从现代化的追赶者到现代化的引领者,从现代化的模仿者到现代化的创造者,历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在吸收、借鉴西方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沿着这一道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广阔空间,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其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就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而言,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纵观当今时代发展大势,“西方之乱”无可置疑地表明西方模式难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困局。从历史长时段看,引领时代不能靠制度的强制输出、模式的简单复制,重要的是文明互鉴、互利普惠,推动世界共同繁荣进步。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和实践超越了西方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与广泛认同。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必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局面、解决自身现代化问题提供示范与借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