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问题,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增强斗争本领。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制胜法宝。
在漫长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同志凭借着对现实斗争的深刻认识和灵活驾驭,在中国大地导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彻底改变了中国命运和世界格局。毛泽东的诗词创作灵感源于斗争生活,是斗争思想的诗意表达,是解读毛泽东斗争精神的独特文本。
毛泽东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他处在一个必须斗争并必须不断激发斗争精神的时代。毛泽东顺应历史潮流,领导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这三件大事是毛泽东的毕生事业,也是他的斗争舞台。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寥寥数语,阐明了毛泽东斗争实践的主要内容和直接目的。三件大事的历史背景、时代主题、具体任务各有特点,而斗争对象、斗争方式、斗争策略也存在差异。
革命实践磨砺了毛泽东的钢铁意志,孕育了他的斗争精神。因为矛盾多种多样,“斗争”的表现也千差万别,有敌我之分,有内外之别,有文武之道,有刚柔之术,不一而足。这种斗争精神体现在诗词之中,既有水火不容,又有求同存异;既有疾风暴雨,也有春风化雨。毛泽东的斗争精神蕴涵丰富、博大精深,经历了时代风云与实践探索的洗礼和考验,成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斗争实践既洋溢着蟠天际地的宏大气魄,也充满了有的放矢的精准风格。细细品读毛泽东诗词,可以领略到毛泽东斗争实践的丰富多彩。
——抵御西方列强。1915年5月7日,袁世凯悍然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毛泽东愤然题诗言志;“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他怒斥日本对华虎视眈眈,沙俄大肆侵占中国疆土。1937年清明节前夕,毛泽东撰写四言诗《祭黄帝陵文》,痛陈“强邻灭德”“琉台不守”“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民族危亡,表明共产党人“万里崎岖,为国效命”,北上抗日,表达“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的坚强决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冷眼向洋看世界”,为了保家卫国,“妙香山上战旗妍”,毅然抗美援朝。
——推翻黑暗社会。“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反动势力群魔乱舞,劳苦大众水深火热。“万户侯”怙恶不悛,“地主重重压迫”,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毛泽东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中国革命。几经探索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霹雳一声暴动”。“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而实现“耕者有其田”又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之策。“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解放全人类,实现天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终极目标。
——消灭反动武装。“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毛泽东从秋收起义开始带兵打仗。“六月天兵征腐恶”“天兵怒气冲霄汉”,毛泽东点燃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敌军围困万千重”,毛泽东气定神闲,“我自岿然不动”。他运筹帷幄、用兵如神,“横扫千军如卷席”,最终历练成为用枪杆子改写中国历史的军事统帅和兵法大师。
(来源:中国政协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