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证突出以学生为本
1.办学目标定位应在学生出口描述上得到具体的体现。
2.关于办学条件的考察与评价应从定量描述资源拥有状况转向学生有效利用资源的状况。
3.教学过程考察除侧重过程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外,应涉及内容与产出效果。
4.侧重关注大多数学生状况。
5.是否有自我改进机制是认证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
6.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认证的内容。
二、考察重点-专业培养目标
1.除自评报告以外,是否存在有关培养目标的文件?
2.是否定期对培养目标实现状况进行检查?
3.培养目标中是否包括对毕业生的描述,如何检查这些描述是否实现?
4.是否有证据说明评价结果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考察重点-学生支持
1.课程是否能有效地实施,保证学生按时毕业?
2.学生是否有足够的与专业课教师沟通的机会?学生在选课、就业、顺利完成学业等方面是否能得到足够的指导?
3.学生是否能够判断自己学习的状况?
4.学生的成绩是否能反映在毕业时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考察重点-教师
1.是否有证据证明教师能胜任课程教学以及课程建设?
2.是否有足够数量的教师保证教学的连续与稳定?
3.是否有证据证明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考虑教师工作量是是否包含了学生指导与其它系务工作负担?
5.教师队伍整体氛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