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卓越政治家,也是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在缔造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他成就了举世公认的千秋伟业,也创作了气吞山河的不朽诗篇。白居易《与元九书》有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史合一是毛泽东诗词的鲜明特色。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华悠久文化的厚重土壤,孕育于跌宕起伏的革命征途,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艰辛历程,艺术地记录了近现代中国风起云涌的沧桑巨变,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宏伟史诗,是毛泽东辉煌灿烂的奋斗人生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是感悟毛泽东坚定执着的初心使命的独特文本,也是解读筚路蓝缕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鲜活教材。
昏天黑地:“长夜难明赤县天”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韶山闭塞贫穷,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内遭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压迫。“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世界上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尤其是日本不断侵犯中国,而沙皇俄国大肆侵吞中国疆土。“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而国内也是矛盾突出,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对立异常尖锐。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的一户农民家庭。尽管他家的境况还算殷实,但韶山同旧中国其他闭塞贫穷的山村并无二致,广大农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韶山冲流传着这样的民歌:“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还有一段顺口溜:“农民头上三把刀,税多租重利息高;农民眼前三条路,逃荒讨米坐监牢。”这是当年韶山冲贫苦山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毛泽东对此刻骨铭心。
1902年春,毛泽东进入南岸私塾读书,先后就读了六个私塾。毛泽东熟读“四书五经”,但他更喜欢读《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杂书”。他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农民主人公。改良主义者郑观应《盛世危言》的许多新思想使他受到启蒙,而《列强瓜分之危险》一书中的“呜呼,中国其将亡矣”,使他对国家前途深感忧虑。1910年秋,毛泽东考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临行前,他给父亲留下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作品表达了少年毛泽东冲出偏远闭塞的韶山,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强烈渴望。从此毛泽东义无反顾地走向外面的世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来源:人民政协报)